Tuesday 27 November 2012

羅范:別將僭建看得太重

記者/ 何樂思

對於特首梁振英僭建風波的不同版本,社會上議論不斷。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今天在樹仁大學週會講座上表示,市民不宜將僭建問題無限放大,影響特首施政。她又用長者生活津貼和泛民和建制的對立,指「非黑即白」的潮流對香港發展極不健康。

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
(Photo from hknews.hksyu.edu)


「僭建人人都可能有」

近日特首就一直的僭建謎團解話,被轟「講大話」及前言不對後語;羅范指「社會看得僭建好好好嚴重」,過份地把目光只放在梁的僭建問題,可能耽誤了梁班子的施政。她指僭建問題「每個人都可能有」,相信梁沒有存心暪騙,只是忘了申請的一步,希望市民把僭建問題無限放大,影響梁的其他表現。


「其實我都好想民主」

羅范指,她個人不贊同社會上「非黑即白」的各種標籤,例如社會主流肯定地把泛民和建制兩派分開。「為何建制一定不民主?」,羅范強調她也很支持民主,只是大家在政制發展議題上要求不同,未達共識,不代表建制派不支持香港走向民主的道路。


「不應只為追求完美」

羅范又提到,近日社會對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計劃尚未達成共識,她認為這絕對是一個「好的政策」,但承認未夠完美。但她指社會不宜只為追求完美,拉上全民退保等其他相關建議,完全抹殺了這好政策的出台機會,應該先開始落實,再慢慢改善,好讓一部份人先受惠。

Sunday 11 November 2012

政府應加強青少年性教育 - Commentary on Sex Education in Hong Kong @Sing Pao

by Season Ho

文/ 何樂思 蔡柏熙

近期香港接連發生大大小小的性罪行,又有調查顯示非法性交案件數目上升,當中受害人都有年輕化趨勢,顯示香港的青少年性教育有不少的進步空間。社會對下一代的教育固然關心,但似乎只放眼於學業成績或知識的灌輸,忽略了青少年其他方面的個人成長需要,如對性的認知。隨着科技發展,社會日漸開放,青少年容易在網上得到不同有關性的資訊,容易受誤導,性觀念存在不少謬誤,情況令人憂慮。


青少年性罪行有年輕化趨勢,有團體調查指青少年涉及非法性交的個案三年內急升兩倍半,而大部分涉案人士都不知法例規定16歲以下人士無權同意與他人發生性行為,誤以為只要雙方願意,發生性行為或有親密接觸便是合情合理,不少個案中的女生更不覺得自己「受害」。情況在邊緣青年間更加嚴重;調查發現,只有兩成半邊青會避孕,他們誤以為體外射精、事後沖洗、女方多飲可樂,以及事後按肚排走精液等,均可以避孕;這顯示他們的性觀念的確存有不少謬誤。為何在世界上教育質素數一數二的香港,性教育會如此不足?現時教育局沿用一九九七年制訂的《學校性教育指引》,指引中建議學校把性教育融入各學科課程之中,然而,結果是學校性教育缺乏焦點及深度。現今資訊傳播便捷,學校性教育根本追不上青少年成長的需要。再者,該指引只屬建議性質,教育局並無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令學生未能在常規課程中得到正確的性知識。

數據顯示,多於四成的中學沒有對外邀請認可機構到校提供性教育,只是由老師或班主任講解,或每年舉辦一兩次有關性教育的講座,有些中學甚至對此隻字不提。由於政府沒有強制學校推行性教育,大部分老師們亦未有接受足夠的性教育培訓,導致相關的教學知識嚴重貧乏。因此,有一大部分學生,因性知識不夠及各種誤解,令意外懷孕、墮胎、性罪行等問題日漸增多。

與香港發展程度相若的不少外國城市,性教育推行已久,如英、美、新加坡。當中英國更在討論是否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對網上色情影片的正確知識,避免學生對未來性生活有非現實的幻想。香港政府應積極研究把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使每間學校都向學生提供適量的性教育,建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要香港持續穩健的發展,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教育實在不容忽視,希望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能在學業之外更重視年輕一代的生命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可以更健康的成長。

Sing Pao Online Version : 政府應加強青少年性教育

Tuesday 25 September 2012

科技發展帶來新聞傳播「大時代」

記者/ 何樂思

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只要輕觸智能手機,新聞資訊便已經垂手可得。信報執行總編緝陳伯添今天在樹仁大學週會講座上表示,數碼化雖令傳統報業漸漸息微,但對整體新聞業發展空間卻大大增加。陳又指出,香港經濟的發展亦令財經新聞愈趨普及,讀者人數日漸增加。

信報執行總編輯陳伯添
(Photo from hknews.hksyu.edu)

傳統報業料被淘汰

隨著電台﹑電視台及互聯網的普及, 陳直言報業己經成為夕陽工業:「現在地鐵上個個都只會篤篤篤,掃掃掃;還有幾多人拿著份報紙在逐頁揭呢?」 陳認為傳統報業被取代的主因是智能手機的普及,3G及4G的發展加上電訊供應商價錢合宜的無限上網服務,令大眾轉向網上的新聞媒體。

數碼新聞資訊需求增

縱然傳統報業逐漸息微,大眾對新聞資訊的需求卻有增無減。陳指出現時「一人一機」不但令資訊的傳播快捷,還令大眾看新聞「看上癮」,心急知道社會上不同的新鮮事及大事的發展。陳認為科技帶走了報業,卻帶出了新聞需求;令新聞媒體可以不斷發展及增加,造就了這個新聞業的「大時代」。

財經新聞配合港發展

一直做了二十五年財經新聞工作的陳表示,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加上香港的金融發展,令財經新聞不只限於少數有投資的市民閱讀。他認為香港被冠以國際金融中心的稱號,一定要有相關媒介配合。他認為香港的財經新聞發展方向正確,但速度仍然未如理想,必須加快發展的步伐。